- 相關推薦
淺談英語教師在課堂中對教材內容的情感投入
摘要:這是一篇讀后感;趯Α督逃鐣睦韺W》一書有關“教師在課堂中的情感投入”觀點的不完全贊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情感投入”是教師課堂情感投入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將這種情感類比為“愛情”,將教師對教材的情感性處理過程類比為愛情過程:‘談’教材,‘戀’教材,‘愛’教材,并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與例證。關鍵詞:情感投入“談”教材“戀”教材“愛”教材
由石俊杰主編的《教育社會心理學—理論探討與專題研究》(2003年河北大學出版社)的第二章第二節(jié)的標題為“教師的情感投入”,書中認為,教師在課堂中的情感投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對學生的責任感。二是為人師表,不斷自我提高。三是與學生間的友好信賴關系。筆者認為,此觀點不夠全面,對“教學情感”的理解比較片面。依筆者的拙見,“對學生的責任感”和“與學生間的友好信賴關系”可歸納為教師對學生的情感,“為人師表,不斷自我提高”是教師自身對教學工作的情感表現(xiàn),書中忽略了教師對教材的情感。這一點在實際教學中也往往不被教師與相關部門重視。
一、教師在課堂中的情感投入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圍繞著教材所體現(xiàn)的教學內容而展開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實際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的情感投入是應該貫穿于教學三要素—教師,教材和學生的全部的,而非僅如該書所概述的這樣只見人(教師,學生)有情,不見物(教材)有意。筆者個人認為,教師在課堂中的情感投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對學生的真情。二是對教學的熱情。三是對教材的“愛情”。因為有真情,所以才會對學生深切關注,熱切期盼;因為有熱情,所以才愛崗敬業(yè),自勵勵人。本文擬著重從英語學科的角度談談教師對教材的情感投入。
二、英語教師對教材(教學內容)的“愛情”
1.英語教師對教材內容“有情”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保證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明確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睂嵺`也證明,在教學中對學生發(fā)生影響的最重要的東西,莫過于教學內容本身。它是教師和學生連接的“接口”,是教師與學生知、情交流的橋梁,是教育目的得以實現(xiàn)的載體。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所教學科和內容的情感,會不知不覺地流露給學生,影響學生對所學課程的情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對教材冷漠的態(tài)度會影響學生的情緒,使其所講述的材料好像和學生之間隔著一堵墻!痹囅胍幌拢寒敶诘慕虒W內容沒有深入教師內心,沒能觸動教師內在情感,教師自身對其感覺泛泛,缺乏共鳴與好感,即使對學生充滿了愛,對教學激情似火,但在展現(xiàn)、詮釋教學內容過程中卻難免會陷于單調乏味,缺乏情趣,學生所能感知到的不外乎是“華麗外表下的蒼白,光芒四射里的‘燈下黑’”。尤其是高職教學,教師沒有像基礎教育那樣的升學壓力,學生也缺乏重點高校學生那樣的自覺鉆研精神,那么,合格學生所必備的基本的實用性知識技能又從哪里來呢?誠如贊可夫所指出的那樣:“要以知識本身(教學內容)吸引學生學習!苯處煈獜膶W生的需要出發(fā),設法使教學內容具有感情色彩,使其對學生形成一定的吸引力。
具體到英語教學,我們知道,任何一位一般意義上合格的英語老師,都能將教學內容按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傳授給學生。然而,實際情況是,教師的傳授與多數(shù)學生的接受很難同步,更別說主動應用英語了。將其責任全部歸咎于教師是不合理的。畢竟,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總體現(xiàn)狀是不夠理想的,基礎薄弱、動力不足、學習品質與策略欠佳,而且相當一部分人有頗為痛苦的英語學習經歷。要想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再次由衷地接納、喜歡英語,是個難之又難的課題。對此,筆者以為除了增加教學過程的科學性、藝術性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將教學中的情感源點—教師自身的情感、教師對教材的情感體驗、教師對學生的情感引發(fā)—這三者有機的融為一體,在知情交融中優(yōu)化學習過程,增強學習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的。
2.語言類教材內容是“含情”的
教材內容是“含情”的,尤其是語言類教學教材,其魅力程度取決于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情感性處理程度。高職英語堅持“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盡管教材版本不一,但其共同之處卻是:選材廣泛,注重所選材料的時代性、知識性、趣味性、可思性、和語言的規(guī)范性,側重語言的實踐性。以盛躍東主編的《當代高職高專英語》第二冊為例,所選材料的作者或直抒胸臆(如Unit1的兩篇材料—“愛的考驗”與“空中愛情”,作者以超美的語言魅力、戲劇性的情節(jié)安排等告訴讀者“什么是真正的愛情以及對待真情的態(tài)度等”,材料本身充滿“趣味性”、“思想性”、“教育性”等);或蓄情待發(fā)(如Unit2-TextB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在作者對中、德、美三國有關教育方面的客觀而簡潔的介紹中,讀者卻能從中感受到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或客觀鋪敘似“無情”(如Unit7對磁懸浮列車的介紹)。而教材的編者之所以選編了這些素材,也是因為他們在編寫教材過程中產生了相應的情感共鳴,編、作者的情感錯綜交織,構成了教材內容多姿多彩的情感源。所以說,絕大多數(shù)語言類的教材內容本身就蘊涵著極其豐富的情感因素。
英語教材的“多情”性,給了教師很大的表現(xiàn)舞臺。該舞臺需要教師具有以下意識與能力:一是充分展示教材內容里所蘊涵的較為明顯的情感因素。二是努力挖掘那些較為隱含的情感因素。三是對于極少數(shù)不含情感因素的教材內容,竭力從外部、橫向地賦予其感情色彩。
3.對教材的“愛情”是需要苦心經營的
之所以將英語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情感性處理類比于“愛情”,是因為它也經歷了一個與“愛情”相類似的過程:“談—戀—愛”!。1)“談”教材。這一過程發(fā)生在準備編寫教案階段,其目的是全方位、多層次地熟悉教材。對準備教授的教材,教師需要與其進行至少三次以上的“交談”。第一次“交談”—瀏覽全套教材,以對該教材作整體的、全面的了解:了解該套教材的編寫目的與特點、編排體系與結構、知識學習與能力訓練的要求與模式等。第二次“交談”—通讀將要教授的那冊教材:了解全冊書的教學目的、教材內容的選材范圍與編排結構、知識學習的框架、技能訓練的體系等,以確保備課、上課時,既有總體的把握,又有重點的突出;既能遵循教材本身的編排意圖、內容與順序,又能根據學生需要,對其內容與順序進行“刪、調、增、添”,目的是使整冊書的教學能貼合學生實際,靈活組合教學內容,機動調控教學進程,追求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第三次“交談”—精讀即將教授的教材內容,以明確:①哪些教材內容是自己能輕松駕御、收放自如的?哪些是需要事先查閱、咨詢、調查與學習的……②學生從中究竟能學到哪些知識與技能、形成什么樣的情感與態(tài)度等。這一“交談”過程肯定是多次、反復地進行著的,直至教材內容,重、難點分布等諳熟于心,為教案的編寫做最后的準備。
。2)“戀”教材。該過程發(fā)生在教案編寫階段,其目的是在“談”而熟悉的基礎上,盤亙、琢磨、
【淺談英語教師在課堂中對教材內容的情感投入】相關文章:
談英語教師在課堂中對教材內容的情感投入03-18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高效課堂03-16
淺談英語課堂中的師生互動03-19
淺談英語教育中的情感教學論文11-22
淺談英語教學中消極情感的矯正03-08
淺談教學中課堂點評的應用03-04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交流與互動探究03-16
淺談情感教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