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導學、導思和導練
摘要: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素質(zhì)教育是先導。對于當今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先進理論和先進經(jīng)驗,筆者廣納博采,兼收并蓄,將大家的經(jīng)驗與自己的探索有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形成了筆者所謂的“導學”式教學思路。關鍵詞:語文;導學;導思;導練
新世紀對人才的智力特征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思維的靈活性、批判性和求導性。高中語文教學要適應這個全新的要求,必須明確教學過程的重點:(1)正確處理語言訓練與思想教育的關系,努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2)在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中,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3)努力使學生初步具有鑒賞和評價文學作品的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語文教學從讀到說到寫有著明顯的脫節(jié)現(xiàn)象。那么長的課文,按教參的要求又有那么多的授課內(nèi)容,一般是課堂上教師忙于講,學生疲于聽和記,這中間容不得學生有獨立思維的過程,即使是啟發(fā)式的教學也是十分有限的,因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根本就是啟而不發(fā),加上課后沒有相應的輔助教材讓他們復習鞏固,長期這樣下去就不能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語文學科的教與學就會像剃頭匠的挑子——一頭熱一頭冷,久而久之也挫傷了教師的教學熱情,不得不鳴金收兵,順其自然,從而陷入了“在數(shù)理化外的夾縫里求生存”的困難境地。
在明確新世紀教學重點和反思舊模式教學弊端的基礎上,近年來在有經(jīng)驗教師的幫助下,筆者嘗試著進行導學、導思和導練的教改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體做法是:在教學中改變了以往從掌握教材到模仿作文的較粗疏的教學程式,把重視語文訓練作為改變以往讀與說、讀與寫脫節(jié)現(xiàn)象的重要措施,讓基礎知識真正服務于說和寫的能力訓練。
首先,濃縮了課文內(nèi)容的教學時間,把主要氣力花在基本篇目的名家名篇上,不但要求學生熟讀它,而且還和語言訓練緊緊地結(jié)合在一起,通過詞語造句、關聯(lián)詞造句、標點符號造句、修辭手法造句、句式造句、語段結(jié)構(gòu)分析,真正做到把語言教學放在重要地位。特別是語段結(jié)構(gòu)分析,筆者認為是培養(yǎng)高中學生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一種極其重要的訓練手段。掌握句群的知識,學會句群的分析方法,在聽說讀寫中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它不僅有助于正確地掌握句子間的聯(lián)系,準確理解層段的中心,而且對提高句間銜接,安排和組織段落的能力有所幫助。因此,筆者每備一篇課文,總要著重找出課文中的典型語段,認真地尋找每個語段的關聯(lián),最大限度地濃縮課文和教參的內(nèi)容講解以及主題思想挖掘的教學時間,盡力突出每一課教學上的重難點,這樣一來雖說增加了備課量,但也只有這樣才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在課堂上加強表達能力的訓練,盡量地啟發(fā)學生理解和掌握,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念答案。有時我們也會提出一些“怪”問題來故意為難學生,點到即止,見好就收,把反饋的問題再綜合地組織,通過個別的輔導或是課堂集體講解,把傳授的知識引向更高的一個層次。
第二,基于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具體分析,針對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要求,在說的方面,每節(jié)課拿出三五分鐘讓學生輪流演講,來達到訓練學生復述和轉(zhuǎn)述見聞的能力。而演講的內(nèi)容可以由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也可以從報刊雜志上摘錄,內(nèi)容積極健康、生動活潑、體裁不拘,時間限制在三分鐘以內(nèi),倘若有對話內(nèi)容,還可以兩三個學生一起來練習會話,演講結(jié)束后自己先來歸納中心,說明演講的目的和教育意義,再指定一些學生從選材、效果等點評。這種訓練,演講的同學是輸出語言信息,但這個過程絕不是直入直出的過程,而是接受了信息之后在頭腦中要加以內(nèi)化再外化的過程。聽的一端是接收有聲語言信息,在聽的過程中,全班同學都在積極展開思維,因此不管是演講的同學還是評論的同學,他們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都是思考,把得到的語言信息整理加工,以內(nèi)部語言加以條理化,當學生把思考的內(nèi)容說出來,標志著內(nèi)部語言向外部語言的轉(zhuǎn)化,讓每一個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一下,對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實踐意義。當然,學生的歸納和評論有時是不盡如人意的,筆者往往還要花點時間加以分析歸納,遇到一些較好的演講內(nèi)容,還可以加以發(fā)揮,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師生是平等的,除了積極參與外,沒有別的思想顧慮,大家都樂于參加,而且課前課后也豐富了學生議論的話題,在相互交流中學到不少知識。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筆者又對學生提出了更高點的要求:聽,要做到聲聲入耳;說,要力求出口成章。這實際上是一種集中注意力品質(zhì)的訓練。聽、說、讀、寫這四種能力并不是齊頭并進平行發(fā)展的,聽的能力應該先于讀的能力,說的能力應該先于寫的能力。聽說能力有利于讀寫能力的提高,反過來,讀寫能力也能促進聽說能力的發(fā)展。當代中學生的信息攝入量很大,他們從報紙、雜志、電影、電視和網(wǎng)絡上獲取許多的信息,他們學習和模仿的能力又很強,只要我們引導得當,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啟發(fā)學生隨時隨地學習,要過好語言這一關并不是太難。
再次,改革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把課內(nèi)作文和課外練筆納入寫作教學計劃。大作文要有教案,從訓練目的、要求到解題、寫法都一一列出,向同學們交代清楚。學生作文完篇后,再認真選出例文,寫出中肯同時又有的放矢的評語,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再刻印給學生,作為信息的反饋。注意觀察到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常常要動手寫點東西,比如日記、讀書筆記、學習小結(jié)、板報稿和發(fā)言稿等,這些都帶有練筆的性質(zhì),教師引導得當,既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事物的習慣,豐富寫作的素材,又能使學生得到足夠的構(gòu)思訓練,還能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技巧。所以,筆者要求學生必須寫周記,把周記列入作文訓練計劃,提倡“有感而發(fā)”、“言之成理”、“言必由衷”,提倡寫具有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的文章,提倡寫樸實清、富有生活氣息的文章。學生們寫得自由、生動和活潑,一學期下來,就多練了十七八篇課外作文,這些作文更顯得珍貴。
鼓勵學生公開“發(fā)表”自己的作品,實際上就是給學生一個抒發(fā)自己思想感情、交流思想觀點的機會,學生會產(chǎn)生一種光榮感和責任感,使他說話、寫文章考慮到“社會效果”。作文講評課上,學生讀自己的文章,讀寫作構(gòu)思,師生共同評議文章的成敗得失,發(fā)動愛好寫作的學生向校外報刊投稿,更好一些的習作,由教師推薦并寫評析短文,在語文報刊上發(fā)表。
總之,要培養(yǎng)適應21世紀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型人才,語文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要怎樣起主導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是一個期待切實解決的重大課題。只有認真研究語文學習方法的基本理論,針對所教學生的客觀實際,實事求是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導學、導思、導練的措施,從而較圓滿地完成教和學的任務,達到真正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zhì)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曉英.課堂教學三部曲——導讀、導思、導練[J].華章,2011(13).
Abstract: Quality education is a pilot in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quality. In terms of advanced theory and advanced experience in Chinese quality education, the author accepts the bookmakers, absorbs anything and everything and penetrates everyone’ experience and own exploration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thus to develop teaching thought that “guidance on learning”.
Key words: Chinese; guidance on learning; guidance on thinking; guidance on training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導學、導思和導練】相關文章:
我對小學數(shù)學“導學案”的再思考-淺談“導學反思”11-21
學案導學實施的反思03-29
問題導學開題報告06-03
淺析運用“學案導學”教學法11-18
導生制在技能教育中的運用論文03-19
學導式教學法在中藥學教學中的應用11-27
- 相關推薦